top of page

生活就像转圈圈



五月底我们去了优胜美地国家公园。园内水量尚丰沛,天气尚不炎热,正是最合适的时机。离园前的下午我俩租了自行车,从园区中心悠悠地骑去附近小湖。自行车道上树影笼罩,满地的光斑,骑到开阔处,左右都是巨大高耸的垂直岩壁,仿佛被世界包围起来,有种安心的感觉。

不多久骑到了湖边,湖底清浅,湖水冰凉,很多大人小孩都在水里玩闹,不一会就冷得必须上岸晒晒太阳。湖边是片草坪,我俩倚着一根长落木坐着,仰头看树林后的竖立的岩壁,以及岩壁上方蔚蓝的天空,微风吹拂,解除了早上八小时登山徒步的疲劳。如果不是一分钟后我发现五六只黑蚊子停在我身上,我完全可以像那样躺一辈子。


回到西雅图后就很想搬家去一个适合骑自行车的地方生活。

西雅图地形不平,满是山坡,虽然不像重庆或者旧金山那样陡峭,但也很不适合我这样的休闲骑车派。美国城市的街道规划也都是以车为核心,自行车道时有时无,时左时右,经常需要从车流中间穿过,看起来非常恐怖。

我至今不会开车,我们也没有车。如果我们能住在一个适合自行车的城市,想去哪里买菜逛街吃饭了,就都可以骑车去,说走就走,比公交方便,比走路轻松,比租车环保。

我小的时候,满大街就都是自行车。早晚高峰的时候自行车流像鱼群一样快速地在马路上穿行。我妈妈为了接送我,在四十岁“高龄”学会了自行车,然后找人做了个小木板固定在车上,就算是儿童座椅了。当时谁都向往小汽车,畅想未来的画卷上总是宽宽的车行道和川流不息的汽车们。我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重新向往骑自行车的生活。


我最近做的工作也常让我回忆起过去。

我大学在校的时候开始了插画生涯,当时是为日语老师的教科书插画。后来毕业了也没找工作,就继续做插画的自由职业。几年里有做杂志的全彩插画或者宣传海报的版式设计,但是说到底做得最多的,还是黑白线条的教材插画。

自从以概念设计师为职业目标后,我就把整个在国内做插画的经历抛诸脑后了:概念设计看上去要高端多了。

如今入职微软快两年,有了同事以后我才发现,原来自己的线条绘画能力非常的强。我原本以为谁都能做到的事,原来只有我可以。

画面构图,叙事表达,感情传递,线条艺术感,我都能几乎不费力的做到很好。

有次在画线稿的时候,我突然想起,这不就是我以前做的教材插画吗!工作内容几乎是一样的,差别只在于客户不同而已。往概念设计的方向努力了这么些年,最后在事业上最帮助我的居然依然是早期的教材插画。


我开始觉得自己的人生好像已经进入了一个收口的阶段,哪怕还可以学习新的东西,可能也总会转圈转回旧有的东西。这大概就是所谓的“定型"。意识到这一点,我即觉得不甘和难过——“啊,老了,还以为可以永远蓬勃生长”, 又觉得一点欣慰——“这就是我了,这一切定型的合集,就是我了,好像还不赖啊!”





Tag
Featured Posts
bottom of page